两种应对亏损的态度股民很容易困惑是源于,股民摘抄了两段巴菲特对亏损因素描述,一个是“投资第一条:不要亏损。第二条:不要亏损。第三条:记住前两条。”另一个是“不能承受50%的下跌就不适合做投资”。——由此,股民就困惑了,这两个都是巴菲特说过的,那股民究竟该怎么办呢?毕竟这是有点矛盾的,结果就看到了,股民总是从自身角度出发,自己选择低风险,就选择“不亏损”;自己被套了,就说要“承受50%的下跌考验”。
实际上市场的诸多现成的盈利模式和操作思维,需要我们经过实践和批判才能接受。比如说,很多股民都有一个困惑,那就是对亏损的态度。一方面,我们需要不断地试错,来认知市场所在的周期,以及找到适合时代的因素,我们都不是生而知之的,只能依托不断的实践来找到方向。因此,我们注意到最近20年,时代明显巨震频繁了,巴菲特也是诸多尝试,才找到合适的方向,即便如此还是跑输标普500的状态。
另一方面,大多数股民都是厌恶风险的, 说白了,不想付出,这也不是问题,但问题的关键是不付出还要高回报,这个就很容易走入误区了,毕竟所有的高回报,其实要付出足够的时间,要么就要承担高风险。所以,这个时代押宝的因素越来越不流行了,毕竟那样的操作是脆弱的,杠铃配置越来越流行了,就是底层逻辑+科技高弹性的配置,就是希望构建好好现金流因素之后,持续捕捉巨震带来的低位股权机会,博弈修复型的利润。承受力的真相:躲不过就应对,利用现金流至于承受力的因素。其实,股民要明白,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财富只能靠长期积累的,那么长期就必然有各种因素。巴菲特就说过:“下跌50%的情况,单单在我持有的伯克希尔股票上,就出现过三次(1974年、2000年和2008年)。做投资,需要有点承受能力。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。既然做好了长期投资的准备,当遭遇50%的下跌时,你就得坚决顶住。”这就是现实,残酷却频繁上演。
玉名认为这是两种含义,第一,躲不过,时代的因素不是普通人可以改变或阻挡的;不要想着侥幸躲过去,要想着如何应对。第二,要利用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因素去度过,既然有低迷周期,就必然会回归正常周期和景气周期(反之亦然,大热之后也必然是大冷,诸多行业就有类似的因素,比如说创新药、科技股等行业如今的修复,是之前3-4年乃至更久的低迷酝酿;再往前又是一波景气周期的火爆酝酿了随后的行业熊市……)
说到应对,其实,巴菲特的博弈模式就是越跌越买,类定投的模式。说白了,跌得多,跌得久,越是有利于其博弈,当然我们没有这样精选个股的能力,但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指数,行业指数或宽基指数都是可以,毕竟指数不会消失,将低位筹码收集,回归正常时修复型利润就由此而生了。巴菲特谈到当初博弈《华盛顿邮报》时,就提到了,该股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下跌了50%。最好的事情发生了,没有比这更好的了。从本质上讲,企业经营要稳定的多。一家电视台和一个强大的、占主导地位的报纸,它们其实一个稳定的生意,但它们可能是一个不稳定的股票。
实际上,华盛顿邮报的股价暴跌逾50%不单纯是自身因素,而是1972年开始的美股群体性跳水的大背景,这个之前介绍过,之前大家觉得10倍估值就已经很低了,没想到这个周期估值更是跌到了3-4倍。什么概念?说白了,只要公司正常经营,3-4年就能再造一个公司了,这个跌得真是足够恐慌了。所以,巴菲特最初被套,深市深套,但这反而给他提供了更多买入机会。因此,当时虽然惨痛,但实际上机会更多,因为10年后,投资回报高达20倍,15年后,更是达到了35倍的惊人回报,而持有41年实现了200倍的收益。接下来,给大家一些A股类似的博弈案例,尤其是最近利用事件因素博弈的思路,供大家研究。
公牛配资-公牛配资官网-专业的网上股票配资-稳操胜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